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新闻动态>工作动态>基层动态

奉新县:“法景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

来源:宜春市司法局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4-06-20 08:53:51

锣鼓《天下第一鼓》、小品《彩礼风波》、快板《普法强基在行动》……近日,在江西宜春奉新县会埠镇张坊村举办的全市“巾帼普法乡村行”暨“民法典进农村”活动,通过“文艺+普法”的形式,寓教于乐,向现场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

近年来,奉新县司法局立足实际,创新法治宣传形式,“法景融合”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阵地,不断扩大法治文化影响力,让全县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活”起来、“用”起来,切实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以革命精神为传承,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基地。奉新县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法治史料翔实,有湘鄂赣省委会议会址、红军桥、红军杉、修铜宜奉革命烈士纪念碑、彭加伦纪念馆、红军标语、碉堡旧址等,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后期新开辟的苏区之一。奉新县司法局全面谋划、精心指导,结合奉新县中央苏区的历史特点,高标准、高起点打造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教育阵地,探索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特色品牌。在柳溪乡店下村和农牧渔场,根据革命时期湘赣苏区法治制度建设、组织机构、人物事件等资料,突出革命时期法治建设成就特色,建成了柳溪乡“红军桥红色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农牧渔场“爱国主义法治文化广场”,成为红色普法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今,红军桥等法治文化基地已成为全省红色旅游的亮丽名片,是广大游客了解红色历史、接受法治教育的文化旅游基地。

以生态环境为装扮,打造绿色法治文化基地。会埠张坊村前有潦河绿水流淌,后有越王青山环绕,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在奉新县司法局大力推进下,张坊村通过生态引领、文化凝聚、法治塑造,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法治建设并重。张坊村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提升群众法治素质为核心,在耕香森林法治文化公园中,将法治典故、睦邻典故等法治文化宣传牌点缀其间。整个公园融入贴近民生、深入民心、符合民俗的法治文化元素,用以案释法、法治漫画、法律小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们在享受优美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教育,提升法治素养。在中央广场,6棵500多年树龄的苦楮树矗立其中,奉新县司法局在该广场高起点打造“百姓说事点”,村民围坐树下谈心说法,周围城墙展示着各种法律法规宣传板块,融合了禁毒、防诈骗、移风易俗等普法文化知识,内容生动形象、贴近生活。

以乡村产业为依托,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基地。在奉新县司法局与石溪管委会的联合指导下,桃源村三坪组实施“豆花乡里”建设工程,以当地有名的豆腐制作加工为基础,探索出产业集聚、资源融合的“手工豆腐+民宿旅游+法治建设”品牌,依托手工业和民宿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法治精神。当地聚焦“豆腐制作观赏、休闲民宿旅游、法治文化浸润”的目标,在“豆腐小镇”通过产业发展与法治元素的融合,一盏盏路灯法治宣传标语醒目悬挂,一个个设计新颖的法治宣传栏图文并茂,“豆腐小镇”广场成为村民学法的新课堂。游客在体验传统的豆腐生产制作等民俗文化的同时,还能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故事。在不远处的石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一张张泛黄的挂图记录着土地革命时期法治建设历史,一件件古朴雅致的老物件讲述着工农武装割据时期当地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游客置身其中既能体验到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又能沐浴法治之风。

以历史底蕴为承载,打造“古色”法治文化基地。作为天工开物起源地的奉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走进澡下镇汪家村,一栋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一句句古老的“三字经”村规民约朗朗上口,一个个“百姓说事点”听民意解民忧。在汪家村,村民之间发生矛盾便找中间人话事评理的习俗源远流长。为此,奉新县司法局在汪家村创新打造百姓说事亭,推出“百姓说事”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让群众的理有处说、法有人讲。在奉新县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当地围绕法治文化广场精心打造了法治长廊、农村法律图书角等多个法治文化阵地,并充分利用村里法治大讲堂、横幅标语、村广播、文化墙、电子屏、宣传单等形式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营造了浓厚法治乡村氛围。汪家村以“关键少数”学法带动全民普法,抓牢抓实村“两委”班子和“法律明白人”的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培训,培养运用法治化思维干事创业的自觉意识。通过积极发挥“关键少数”在法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推动农村基层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