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 网站首页>专题专栏>平安建设

市域社会治理是个啥?

来源:宜春市司法局 作者: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11-28 14:29:26

市域社会治理是个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治理工作如何推进?国家治理、地方治理、基层治理和社会治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什么是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治什么?

乡城县委政法委为您带来社会治理系列解读。专题与您探讨:什么是市域社会治理?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央文件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并强调:“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社会治理”实际上也是“治理社会”,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把不平的社会痛点重新“摆平”。

它是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过程。在具体的实施层面上,体现为让城乡群众成为基层治理参与者,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

因此,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开始由主导型转变成服务型、引导型。社会治理方式,也相应地由政府单一主导转变为社会多元共治。

按照中央政法委统一部署,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7月,乡城开展为期近3年的全国市(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创建工作,按照规定,通过3年的分年度考核,获得90%以上分值并通过中央审核验收,才能被授予“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什么是市域社会治理?

从空间范围来看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由于设区的城市区域范围既包括城市行政区域的城市社区,又包括城市所辖区行政区域的城镇社区和农村社区,因此,市域社会治理是城市社会治理与农村社会治理的融合体。

从行动主体来看

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范围内党委、政府、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公民等多元行动主体,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基础上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

从治理手段来看

市域社会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主体运用党建、法律、道德、心理、科技、民规民约等社会规制手段开展的一种社会行动。

从治理目标来看

市域社会治理的直接目标是化解市域社会矛盾、解决市域社会问题;市域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市域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治理的发展经过了“社会控制”“社会管理”“社会治理”三个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以往,社会治理过于强调政府“管控”职能,造成政府职能异化,大大降低治理效能。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剧,单一“管控”方式难以适应现状,多元主体共治成为发展趋势。如今,社会治理开启了党委政府“掌舵”主导、全民共建共享新格局。

有观念认为,社会治理等于治安管理。实际上,社会治理还包括“平安建设”,涵盖社会治安、应急机制、国家安全建设等领域。

党的十九大之后,社会治理涵盖面进一步扩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当前社会治理的主要工作,还包括民生服务、城市治理、综合治理、环境卫生、应急管理,以及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市域社会治理与城市治理密不可分。然而,我国城市治理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既有流动人口、公众服务、城市基建等治理事项,也有突发事件处置、社会矛盾化解、民族宗教服务“急、难、特、新、重”等治理问题。把城市治理工作做好,社会治理才能更快迈上新台阶。

附件:

关联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